Saturday, December 30, 2006


公義建國-第一元素
大地快捷 - 楊緒東專欄
作者 楊緒東
台灣之國不成國,而人民於長期受到大中國為大的意識形態之下,習於接受外來政權的統治,於50年來的教育洗腦,把台灣土地、人文、歷史與言語虛級化、下賤化,於是台灣人民自然而然把自家的人權人格矮化,習慣於接受外來新住民的統治。故台灣轉型成為民主制度的時候,台灣人有執政的權力,卻無執政的落實。外來統治者挾中華民國的正統與威權軍公教的習性,想重新掌控台灣政權,當然會無所不用其極的反改革、反民主、反台灣人執政。舊思想、舊政權的殖民心態之可惡,在於不顧自己子孫與台灣人民的要求,仍然大喇喇的陰謀陽謀與赤色集權中國勾結賣台,所謂中華文化傳給台灣人『公義』的義字,只是掛在口頭上的虛偽名詞,如是之殖民者,豈能不思量不公不義的手段與殖民教育,會有人民反撲的一天。
中華的歷史中有一則故事,編寫給大家參考。

齊景公曾問晏子有什麼辦法讓謀劃的事能夠實現,晏子的回答是:「謀劃的事符合於義就一定能實現。合於義,則謀劃時,左右沒有什麼束縛,上下沒有什麼牽制,名義正當,事情順利,上不違背天意,下不違背民心,用這樣的方法來謀劃必定能夠成功。謀大事就獲大利,謀小事就得小利。用義可以衡量事情的大小,權衡利益的多寡,使國家有榮譽,百姓獲厚利。避開義的原則去謀事,雖取得成功,也不安穩……」

晏子把「義」作為出謀劃策的準則,「義,謀之法也。」只要從「義」出發,謀劃就一定能夠成功。在治理齊國的實際事務中,晏子一直遵循於「義」。當景公舉兵欲伐魯時,晏子認為不可,因為「魯公好義而民戴之,好義者安,見戴者和」,「攻義者不祥」。景公問明君如何教民時,晏子說:「明其教令,而先之以行義。」景公欲誅殺駭鳥的野人,晏子指責景公縱慾輕誅,是「不明先王之制,而無仁義之心。」

「義」的最根本內涵是「善或美」。「義((義),從我從羊」(《說文》)。這是從字形上給它下的定義。段玉裁注:「從我從羊者,與善美同意」。晉代王弼注《老子》的「絕仁棄義,民復孝慈」中的「義」字時說:「仁義,人之善也」。現在的「義」還有別的內涵,但均是從「善」這一內涵引伸出來的。因此,晏子提出的「謀度於義」,就是指計劃的事必須符合仁德與善行的標準。晏子的這一思想十分明瞭而又相當深刻。因為君主的「義」與民眾的「信」即信心、信任、信賴緊密相連,君主謀度於義,則可取信於民,凝聚人心。正因為「義」之重要,歷史上不少名人志士,都將其視為舉事之要則。

中國人大談特談所謂之「仁」或「義」,正突顯中國帝王殖民文化中缺乏「義」這個字,所謂攻義不祥,好義者安,台灣中國黨之無法好義,而栽贓抹黑以攻義,正帶給其等不祥之兆。

馮諼,戰國時期齊國人,他聽說孟嘗君喜歡招攬賓客,便穿著破草鞋,帶著一柄破劍來投奔孟嘗君。孟嘗君問:「先生有什愛好?」答:「沒有什麼愛好。」孟嘗君又問:「客有什麼本領?」答:「沒有什麼本領。」孟嘗君笑了笑,說:「噢!」答應收留馮諼。
那些手下人因為孟嘗君看輕馮諼,每天就給他吃些粗茶淡飯。
住了沒多久,馮諼就靠在庭柱上,敲敲佩劍唱道:「長劍回去吧,沒有魚吃啊!」
左右的人告訴了孟嘗君。孟嘗君說:「讓他有魚吃,給他安排在食客之列。」
沒多久,馮諼又敲著佩劍唱道:「長劍回去吧!出門沒有車子啊!」
左右的人都笑了,又去告訴了孟嘗君。孟嘗君說:「替他備車,跟車客同樣待遇。」
於是馮諼坐著車子,帶上佩劍,訪問他的朋友說:「孟嘗君把我當作食客看待哩。」
此後不久,馮諼又敲著佩劍唱道:「長劍回去吧!在這裡養活不了家啊。」
左右的人聽了感到厭惡,認為他也太不知足了。孟嘗君聽說後,就問道:「馮公有親人嗎?」左右的人說:「有個老娘。」孟嘗君就派人按時把吃的用的送去,不使馮母困乏。 這樣一來,馮諼就不再彈劍唱歌了,但對孟嘗君始終沒有任何建言。
過了一年,孟嘗君想派人去薛地收債,問管家派誰去合適。管家說那位唱「長劍回去吧」的看上去像是能言善辯之人,他去比較合適。孟嘗君這才想起了那位愛彈劍唱歌發牢騷的馮諼,便欣然同意派他去收債,並親自召見他,對他說:「我給各種雜繁的事務纏住了,攪得頭昏腦脹,自己又愚昧無能,成天淹沒在忙忙碌碌的國事裏,怠慢了先生,現在請先生到薛地去替我收債,先生願意否?」馮諼說:「願意!」於是準備好車子,收拾起行李,裝載好票據,準備動身。臨行時,他問孟嘗君:「債收齊了買些什麼回來呢?」孟嘗君道:「你看我家裏缺少什麼就買什麼吧!」
馮諼到達薛地之後,先詢問那些借債者能否還得上利息,讓能夠還息的盡快上交利息;對還不起利息的,還特別問明原因。不久,收得利息十萬錢。他拿出一部分錢來,買了許多酒和肥牛,籌備宴請借貸者。籌備妥當後,他讓所有的借貸者都帶上借錢的票據來參加宴會。酒過三巡後,他讓借貸者們把票據拿出來,一個一個地跟他帶來的票據存根核對。凡能夠還息的,就限期讓他們還息;凡無法還息的,就將借錢的票據收回並當眾燒毀。
馮諼還鄭重其事地對大家說:「孟嘗君之所以貸錢給大家,目的是接濟那些暫時沒有錢的人,以作營生之本;他現在之所以催促大家交上利息,是因為他已經無錢俸養他的三千多名賓客。現在,你們中能夠還息的,有的已付,有的咱們已約定還息的時間;無力還息的,你們已看到我把借錢的票據都燒毀了,連本帶息都不要了。來,大家暢快地喝酒吃肉吧!各位遇到孟嘗君這樣愛護體貼民眾的采邑主人,真是得幸萬分啊!」這時,借貸人都被馮諼的行為和言論感動了,「刷」的一聲都站了起來,向馮諼鞠躬拜謝,稱讚孟嘗君賢良仁義。
馮諼很快地幹完收債之事,立即驅車回府向孟嘗君匯報情況。孟嘗君想不到馮諼會這麼快就回來,感到很奇怪,趕快整衣戴冠接見馮諼,一見面就問:「馮先生債都收完了?回來這麼快呀?」馮諼道:「收完啦。」孟嘗君問道:「買些什麼回來?」馮諼一本正經地說道:「我走時,您說過『看我家裏缺什麼就買什麼』。我想,您府中積有奇珍異寶,畜欄裏養滿了獵狗駿馬,婢妾美人也有的是。您家裏缺少的只是『義』。所以我替你買了『義』回來。」
孟嘗君沒有弄明白,又問馮諼:「買『義』這是怎麼一回事呀?」馮諼道:「現在您的封邑只有這麼一個小小的薛,卻不愛護那裏的百姓,而只知道去取利,這怎麼行啊!我是為您着想,才假裝說是按您的命令,把債款全部賞賜給采邑的百姓。我這樣做的結果,百姓們十分高興,都高呼您萬歲!所以,我說為您買回了『義』呀!」
時隔不久,齊閔王對孟嘗君說:「我不敢把先王的臣子當作自己的臣子使用。」意思是要罷他的官。孟嘗君去職後,回到他的采邑薛地去居住。薛地的百姓因為孟嘗君賞賜貧民債款,都記住他的恩德,聽說他被免職歸里,都很同情他,家家扶老攜幼,到百里之外去迎接他。看到這種情景,孟嘗君十分欽佩地對馮諼說:「先生替我買的『義』,今天見到了。」

形於上學的『義』是包含在情緒、感情與氣氛範圍之中,中國黨習於假情假義、假公濟私,不會用自己擁有的財物分享眾人,而中國黨之談義,只在流氓中存在,其義氣相投的知己,則在特權黑金共生的框框中生存。
沒有利害關係,就沒有“流氓江湖義氣”,故圖利於少數人,而行賄於選民,真是中華文化的敗類。
古文所述:
「夫人有義者,雖貧能自樂也;而人無義者,雖富莫能自存。」幾千年來,中華民族一直崇尚、追求「義」。與晏子同時代的孔子把「義」作為人立身處世之本,「君子之任也,行其義也」,「君子喻於義,小人喻於利」。唐代的思想家、文學家韓愈把「義」作為人的所行之宜,他曾在《原道》中說:「博愛之謂仁,行而宜之之謂義。」都把「義」作為重要的道德規範。現代社會,我們更應弘揚「義」,通過「義」來加強精神文化建設,加強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。


加強對不仁不義者的討伐力量,相信道德教育產生的道德勇氣,可以建立公義和平的台灣國。

國民黨快還黨產於民,虛偽的中華民國的憲法與法律,須快速環保回收於民,台灣的新憲與制度宜迅速取代於茲,不知感恩的族群,讓他滅亡,認同台灣的善良人民,一起為無知、無恥、不公不義的少數人祈禱,期待他們多少能反省懺悔,相信受辱的228與白色恐怖而犧牲的台灣神,會為台灣人民主持公道。


關閉視窗

No comments: